要點:
Eolo Pharma公司研發的小分子藥物SANA治療新路徑,為以GLP-1為主的減重藥物體系帶來突破口,開啟了以能量代謝為核心、機制導向的新一代肥胖治療思路。
放眼當前全球,肥胖與代謝性疾病已成為影響醫療系統、經濟結搆與公共健康的重大議題。雖然GLP-1類藥物在減重領域取得顯著進展,但高成本、依賴性強以及副作用問題也引發持續討論。
近日,一項小規模的初步人體試驗顯示,一種作用機制與廣受歡迎的Ozempic截然不同的口服實驗性藥物,有望為減重治療提供新選擇。Eolo Pharma公司研發的小分子藥物SANA治療新路徑,代表了一種從基礎代謝機制切入的新嘗試,不僅為患者提供更多元、更安全的選擇,也象徵着代謝性疾病治療模式正在邁向更精細、機制導向的新階段。
首創小分子藥物SANA治療新路徑
Eolo Pharma是一家專注於開發針對肥胖與代謝性疾病療法的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致力於開發首創小分子藥物,以調控尚未被充分開發的代謝通路,促進能量消耗並提升胰島素敏感性。其主打候選藥物SANA/水楊酸硝基烯烴,亦稱MVD1,為首個證實可藥理性活化人體肌酸依賴性產熱機制的分子。
SANA為一款口服小分子藥物,透過活化細胞的肌酸代謝路徑以提升能量支出。在動物與人體模型中,SANA已展現出促進體重減輕、改善血糖控制與逆轉胰島素抗性的潛力,為肥胖、第二型糖尿病與心代謝疾病的治療提供全新策略。
今日,Eolo Pharma宣布在權威期刊“Nature Metabolism”/自然代謝上發表首項人體研究成果,重點評估SANA的安全性、耐受性與初步療效。這篇題為“SANA誘導肌酸依賴性產熱並促進減重”的同行評審論文指出,SANA能安全地啟動細胞內肌酸驅動的產熱作用,其獨特機制不依賴抑制食慾,而是透過增加能量消耗來達成代謝改善,為現有以GLP-1受體激動劑為主的療法提供潛在的輔助或替代選項,尤其在後者可能引發肌肉流失或腸胃副作用的情況下。
事實上,肌酸最為人熟知的用途,是作為提升運動表現的補充劑,有助於增加肌肉量。然而,肌酸其實天然存在於人體中,對能量生成至關重要。
“肌酸在新陳代謝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早已廣為人知。”Eolo Pharma聯合創始人暨首席科學官Carlos Escande博士表示。早在1970年代,研究人員便觀察到,當大鼠暴露於低溫環境時,其肌酸消耗量大幅上升。直至近十年前,哈佛大學研究團隊才進一步揭示,脂肪組織在寒冷下會利用肌酸進行熱能產生。這一過程,即“肌酸依賴性生熱作用”,指的是肌酸分解在脂肪細胞中引發的能量釋放與熱量產生。Escande表示,“我們的研究顯示,SANA能夠有效啟動這一路徑。”
在第一階段試驗中,研究團隊隨機分配17位體重正常的受試者,服用安慰劑或不同劑量的SANA單次口服藥物,結果顯示SANA在各劑量下皆安全,無嚴重不良事件。隨後進入第二階段,團隊對24位肥胖受試者進行連續15天的治療,每日兩次服用安慰劑或低、中、高劑量SANA,期間所有人接受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並入住臨床機構。每組受試者中有六人服藥、兩人為對照。
試驗結果令人鼓舞。使用最高劑量SANA的組別在短短兩週內平均減重達3%,與現行注射型藥物如Ozempic和Wegovy的短期效果相當。然而,不同於這些GLP-1類藥物,SANA並未改變受試者的食慾或飽腹感,顯示其減重效果並非源於進食減少,而是來自於能量消耗的提升。
這項研究為肌酸代謝調控作為肥胖與代謝疾病治療新靶點提供了初步臨床證據,也代表著Eolo Pharma在開拓代謝疾病創新療法上的重要里程碑。
值得注意的是,Eolo Pharma原本的研發目標並非減重,而是針對與肥胖及第二型糖尿病相關的慢性發炎反應。然而,早期在小鼠上的實驗顯示,SANA不僅減緩了發炎,也在不改變飲食的情況下降低體重。九個月的研究證實,即使小鼠持續攝取高脂飲食,其體重最終仍可恢復至初始水準。
更重要的是,SANA可在不減少熱量攝取的情況下保留甚至提升瘦體重。根據EchoMRI掃描結果,與對照組相比,SANA治療組小鼠雖脂肪明顯減少,但瘦體重百分比更高。這些效果被認為與 SANA 促進脂肪組織肌酸代謝與粒線體呼吸活動有關,進一步佐證其與現行抑制食慾藥物完全不同的作用機制。“現行治療手段仍無法完全滿足患者需求,這正是Eolo Pharma希望切入的機會。”執行長María Pía Garat指出。
儘管目前研究規模尚小,但其潛力已引發廣泛關注。Eolo Pharma預計於2025年展開規模更大的第II期臨床試驗,預計招募約100名肥胖患者,進行為期12週的追蹤評估,並希望能在美國開展該研究。“SANA是拉丁美洲十多年嚴謹研究的結晶,讓我們成為南美首家成功將首創小分子推進至臨床階段的生技公司。我們期待推進後續試驗,為全球急需更安全有效選項的患者帶來真正改變。”執行長María Pía Garat補充道。
近年來,隨着“減肥神藥”的興起,GLP-1類藥物因其顯著的體重控制效果而廣受追捧,但與此同時,其高昂的用藥成本(在美國每月超過1000美元,尚不包括保險)以及常見的副作用,如胃腸不適、惡心、甚至肌肉質量流失等,也引發廣泛爭議。在這一背景下,Eolo Pharma的創新候選藥物SANA提供了以提升能量消耗為核心的新路徑,有望突破現有治療瓶頸,重塑減肥藥市場格局。
重塑減肥藥市場
2024年2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與柳葉刀/The Lancet合作發表的最新全球調查顯示,全球肥胖人口首次突破10億人,即每8人中就有1人屬於肥胖人口。其中,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問題尤其嚴峻:2022年的肥胖率是1990年的4倍,呈爆炸式成長。
與此同時,GLP-1受體激動劑類藥物,如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迅速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減重療法。僅2023年,該藥物的製藥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便創下超過200億美元的銷售額。
司美格魯肽是一種GLP-1受體激動劑,原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商品名Ozempic),自2021年起也被批准用於減重(商品名Wegovy)。該藥可模擬GLP-1荷爾蒙的作用,透過抑制食慾、延緩胃排空與降低熱量攝取來幫助體重控制,並同時改善血糖代謝。
然而,隨著使用人數快速攀升,一個核心議題浮上檯面:停藥一年,體重多數部分回彈。
2021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一項臨床試驗對此進行了觀察。約800名參與者接受為期20週的司美格魯肽療程,並搭配飲食、運動與行為諮詢,平均體重減少10.6%。之後,部分參與者停藥並改為安慰劑,再持續觀察48週。結果顯示,停藥者平均回升6.9%的體重,而持續用藥者則進一步減重7.9%。也就是說,原先減重的三分之二在停藥後近一年內回升。研究人員形象地比喻,人體有如一條被拉緊的橡皮筋,GLP-1 類藥物能暫時減緩這種張力,但一旦停藥,這股“生理傾向維持原體重”的力量便迅速反撲。
而在2024年1月,一項針對20,274名使用司美格魯肽患者的觀察性研究提供了更大規模的佐證。結果發現。約18%的人在停藥一年後,體重完全回到起始水平,甚至變得更重、26%的人回升了25%至99%的體重、僅有56%的人體重維持穩定或持續下降。
體重回彈是相當普遍且個體差異大的現象,但更為嚴重的是,體重反彈不只是數字問題,更關乎內臟健康。
在臨床研究中,科學家還觀察到另一令人擔憂的變化。停藥後,參與者腹部脂肪開始回升,而腹部脂肪與脂肪肝、心血管疾病、胰島素阻抗密切相關。相比之下,持續使用司美格魯肽的受試者不僅腰圍持續下降,脂肪重分布的情況也更為健康。
如果患者在停藥後繼續維持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習慣,往往能有效控制體重回升。反之,若重返高熱量飲食或因心理壓力導致生活習慣惡化,則容易出現快速反彈。這也說明,即使藥物發揮了生理干預的強大作用,長期減重仍需生活方式的共同配合。
目前,越來越多藥廠投入開發新一代GLP-1受體激動劑,並將其應用拓展至肥胖與糖尿病以外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癌症,甚至HIV等慢性疾病。
相比之下,SANA作為口服藥物,不僅具備成本優勢,更可能避免相關副作用。這也使其成為許多患者與藥廠渴望投入的新選項。
Eolo Pharma表示,SANA具有潛力成為單一療法,也可與GLP-1類藥物聯用,以提升整體減重與代謝改善效果。“我們如今面對肥胖的工具過於單一,就像是拿挖土機去做精細裝修。我們需要更多作用機制各異的新工具,尤其是那些不僅靠抑制食慾的藥物。”前美國肥胖醫學會主席Knownwell公司首席醫療官表示。
面對全球肥胖危機與現有療法的侷限,未來的減重藥物發展不僅需要追求療效,更須在安全性、可負擔性與長期可持續性之間取得平衡。SANA所代表的創新思維,象徵著從“限制攝取”到“優化代謝”的根本轉變,為代謝醫學注入全新想像,也昭示著未來治療策略或將進一步趨向個體化、多靶點與機制互補的整合路徑。在這場對抗全球健康挑戰的長期戰役中,唯有跳脫既有框架,才能真正為更多人打開通往健康的新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