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2月12日訊】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圍一顆 矮行星 (dwarf planet)擁有 環狀 結構 ,這個環狀結構與該 矮行星 的距離比一般的行星環遠了許多,這給天文學家帶來了全新的認知。
據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網站2月8日報導,這顆矮行星被稱為創神星(Quaoar),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的44倍左右,而它的 環狀 結構 與它的距離是其半徑的大約7.5倍。
科學家係藉由該署的系外行星特性探測衛星(CHEOPS)在掩星現象(occultation)發生時觀測到創神星的環狀結構。所謂掩星現象是指行星穿越恆星與觀測者之間而產生的遮蔽現象。
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Universidade Federal do Rio de Janeiro)的天文學家莫加多(Bruno Morgado)說,當他們把一切準備就緒時,他們看到亮度減少,但那不是創神星造成的,這意味著它的外圍的圓形軌道上有物質存在。
一說到行星的環狀結構,巨大的 土星 環可謂最具代表性。儘管這個由塵土和小衛星所構成的環狀結構看起來很顯眼,但它的質量卻很小,只有地球南極冰架(Ice Shelf)的一半。
創神星的環狀結構比 土星 環小很多,但也很有趣。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相對於創神星的位置,也就是它與創神星的距離比一般的行星環與行星的距離遠很多。
任何天體的重力場都有個範圍,接近這個重力場的其它物體會被吸入,這樣的範圍被稱為 洛希極限 (Roche limit)。在正常情況下,行星環會存在於洛希極限內,否則就會合併成為小的衛星,像土星、女凱龍星(Chariklo)和妊神星(Haumea)的行星環都是在洛希極限內。
意大利國家天文物理研究所(INAF)的天文學家布魯諾(Giovanni Bruno)表示,創神星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的環狀結構存在於 洛希極限 外很遠的地方。
布魯諾說,這是個謎團,因為傳統的觀念認為,超過洛希極限的環狀結構在幾十年內會合併為小的衛星。